20年,磨一“箭”!
全球商学院都流传一个经典的总结:
“三流的企业做产品,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一流的企业要构建标准和生态”。
中国的ETF大市场在发展到第20个年头后,也正迭代进入高阶的竞争合作阶段。
11月7日,在华夏基金举办的“一年一度指数大会”上,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宣布:作为第一支ETF的发起人,华夏基金正式上线名为“红色火箭”的投资小程序。
这款小程序可以支持指数基民在上面完成几乎所有准备工作和投资动作。包括但不限于,获取基金信息、筛选比较、了解市场热点、完成投资交易等环节。
更重要的是,这个投资小程序支持“全市场”指数基金的投资。
当所有公司的指数基金,都可以在“红色火箭”上“看到”和“买到”,那这个小程序就不再是华夏基金一家公司的小程序,而可能成为普通投资者参与指数投资的一个“窗口”。
敏锐的业界人士已经意识到,华夏正在打造一个指数投资的“生态环境”了。
01
多种实用功能
按照华夏团队的介绍,此次发布的“红色火箭”小程序,包含多种实用功能。
比如,帮助投资者拨开“营销迷雾”、快速看清指数投资本质的“指数浏览器”。
比较“相近”指数之间个股、市值、资金流向等异同的“指数对比”;
既能避开热股陷阱,也能发现热股风险的“热股选指数”;
梳理盘中层层热点演进脉络的“焦点看盘”。
这些功能都是围绕一个核心要点,就是让投资者日常跟踪、研究、跟踪指数的习惯,在一个小程序里“落地生根”。
02
三年研发,更新了90多个版本
很多人打开“红色火箭”的第一感觉是:简便、易用。
这源于华夏基金在这个小程序项目下的“功夫”。
据悉,华夏为了开发这个项目,汇总公司最懂互联网、最懂用户、最懂指数的员工,组建了一个精锐的项目小组。
这个小组深度调研了超过450位的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和习惯,年龄跨度从18岁到73岁,地域覆盖五湖四海。
整个小组经历了超过12万小时的开发调试,1000多个日夜的锻造,90多个正式版本的锤炼,才完成了这个“红色火箭”的最新版本。
在这个版本上,有些种子投资者找到了投资上最默契的“知音”;
有些业内人士,发现它们期待的信息和新闻组合;
有些基民说,终于明白那些指数为什么涨了;
而公司总经理李一梅,也实现了她当年的小小愿望:准确的了解到CS新能车指数和新能源车指数的差别。
当越多的投资者愿望被满足,这个小程序就会越好用,“红色火箭”就是这么造出来的。
03
越简单,越有力
“红色红箭”小程序的背后,是华夏基金一个二十年如一日的“理念”:
“把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交给投资者。”
你看到的是小程序简洁的页面,但简洁的页面背后是大量的调研、访谈、讨论、筛选后,把海量的需求删减成的几个最核心的功能。
所以,才有了指数浏览器、对比、选指数、风向标这几个最核心的图标。
你看到是“焦点看盘”(下图),但焦点图背后是大量的行业板块的行情计算、是不断更新的主题板块维护,是反复修改的展示页面。
这些大量的投入和幕后准备,最终推动了焦点看盘的出现,让它成为整个小程序“最热门”的功能。
“把简单留给投资者”,其实是很高的自我要求。
04
指数基金也是如此
回头想想,指数基金似乎也是如此。
“少即是多”,“外简而内繁”。
表面上看,指数基金比主动投资的基金还要简单。
找一个指数,对应一个基金标的,似乎大部分工作都解决了,不需要繁重的投研、不需要辛苦的投决会,不需要一大堆的主动工作。
但你发现了没有?
这个市场上,主动股票基金是最容易“逆袭”的产品,每一年的前三名、前十名都不一样,几年过去后,产品规模的大小序列也变化了。
而指数基金是最难“逆袭”的。
那么多年来,受托规模的前三名,单个指数基金规模的前十名都没怎么变过。
如果是容易的产品,会这样么?
“越简单、越有力”的规律,在指数基金这个领域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而专注着“把简单留给投资者”的华夏基金,最终成为业内指数基金管理规模最大的管理人(下图)。
这不是意外,是大概率!
05
20年,磨一剑
仔细想想,指数基金的产品逻辑,可能是公募产品里最简洁、有力的。
“选择符合市场长期趋势的方向,用最低的成本和最有纪律性的方法去管理,然后把它推荐给合适的投资人。”
这句话里的每一个分句,都字字千钧,需要水滴石穿的功夫。
就以把产品推荐给合适投资者这个角度,每一家大型基金公司都有自己的回忆。
作为内地第一支ETF的亲历者,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曾回忆道,二十年前(2004年)的冬天,华夏基金团队深入全国做华夏上证50ETF的发行路演的场景。
“这只破天荒的创新产品,名字里带数字又带字母的产品,其发行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她说。
而比发售更难的是,作为创新产品,ETF开发复杂,专业性、技术性强,面临诸多法律制度和实际运作的障碍。上证50ETF研发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性问题达数百个,涉及产品设立、申购赎回、成分股交易和套利等等。
甚至,按照当时的监管程序和法规,都找不到ETF推出的依据。直到国务院同意ETF作为“另行规定”的基金品种,并由监管机构批复交易所,ETF的开发才取得法律依据,才有机会与大众见面。
事非经过不知难。指数基金的诞生、发展、突破,直至成为行业主流之一,这个过程背后的挑战和考验,也是无数克服、积累的场景。
从这个角度回看,华夏基金推出如今的“红色火箭”,堪称是“20年,磨一箭”。
06
行业需要“好生态”
从内地第一个ETF诞生时的54.35亿份基金,到如今超过3.7万亿的规模,中国的指数基金和ETF市场在20年内终于成长为参天大树般的产业。
当“一帆竞发”成长为“百舸争流”,如何营造一个适合投资者研究、投资、交流的投资生态,成为了一个当务之急。
华夏打造的“红色火箭”,在一个平台上就能方便的了解所有指数基金、比较这些指数的异同、筛选合适的指数产品、乃至决策交易。
这不仅有利于指数基金投资的推广,对于推动较理性的决策,避免类似股市短炒的亚文化,显然会有自己的作用。
只有一个健康的生态,才有持续健康的行业和市场。呵护健康投资生态,华夏基金已经“出手”了。
风险提示:本资料仅为宣传用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拓展阅读
热门文章
- 沪深300价值ETF申万菱信(560330)涨1.17%,成交额1010.24万元
2024-07-02 05:10 - 印度股市突破80000点!聪明基金频“谢客”
2024-07-08 04:38 - 科创信息技术ETF(588100)跌1.45%,半日成交额1628.20万元
2024-06-28 06:20 - 科创100ETF指数(588880)跌1.28%,成交额4016.74万元
2024-07-02 05:09 - 大宗商品ETF(510170)涨2.31%,成交额1094.12万元
2024-07-02 05:07 - 中证500ETF天弘(159820)涨1.10%,成交额413.35万元
2024-07-02 05:20
推荐阅读